
{{ item.time }}

真实案例
3月27日,湖北黄石阳新县公安局上街派出所接到市民何先生的报警求助。他说,自家妹妹何女士接到一通电话后,立马拿着银行卡和身份证离开家。家人询问,对方竟然拒绝透露任何信息,此时已无法取得联系。
值班民警觉察何女士很可能遭遇电诈,于是立即跟她联系,但多次拨打何女士电话均被拒接。
“情况紧急,得赶紧找到她!”民警立即驾驶警车沿街搜寻,同时协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进行研判。通过15分钟的搜寻和研判,民警终于在兴国镇附近找到何女士,赶紧上前对其开展反诈劝导及宣传。
“等一下!我们是警察!先给我们看一下你的手机!”最初,何女士步履匆匆,对民警劝导的话语不予理会。期间,骗子再次给何女士打来电话。民警连忙上前劝阻何女士挂断陌生来电。
经过民警的耐心劝说,何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这才向民警道出实情。
原来,何女士于当天上午接到一个自称“某地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其名下银行卡涉嫌“洗钱犯罪”,要求她配合调查,否则将被警方逮捕。
“警察”出示的“通缉令”,以及危言耸听的话语,让何女士深信不疑。她立即按照对方指示,准备将全部存款7万元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证清白。
由于被诈骗分子“洗脑”,何女士拒绝接听反诈中心来电,导致劝阻民警一直联系不上她。
“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真警察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通过列举典型案例,民警仔细剖析了此类诈骗的套路和手法,还帮助何女士在手机里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功能。
“多谢警察同志,要不是你们及时赶来,我就真的被骗了!”事后,何女士再次来到阳新县公安局上街派出所,向民警送来一面印有“谢谢你的不离不弃,人民好警察”字样锦旗,表达自己的诚挚感谢。
套路解析
上述案例中,何女士遭遇的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骗子主要针对防范意识较差、不了解公检法办案流程的群众实施诈骗。其实,只要了解骗子的惯用手法,大家即可轻松识破此类骗局。
第一步 引诱目标
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要求受害人配合工作。
第二步 威胁恐吓
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逼、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受害人展示虚假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
第三步 实施诈骗
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害人到宾馆等独立封闭空间,阻断与外界联系,进而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将名下所有资金转至“安全账户”,或下载指定App、引诱受害人从正规贷款平台借款转出,达到诈骗金额最大化的目的。
警方提示
接到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电话,不要轻信,应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办案,不会用微信、QQ等形式发送逮捕证等文书,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