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tem.time }}

重庆市税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纳税“信用账户”累计推送提示提醒信息超303万户次,其中事前提醒88万余户次,事中提醒214万余户次。通过阅读纳税“信用账户”提醒消息,企业自行纠正失信行为26万余次,纠正失信行为从而加分至上一信用级别的有1.4万户。
如何让企业的“知本”变“资本”?今年,湖北十堰科技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将企业的专利技术变成“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创新跑出“加速度”。
日前,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获悉,7月15日至9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开展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集中办理业务,有助学贷款需求并且符合申请条件的普通高校新生(含预科生)和在校生,可以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
连续5年获评纳税信用A级,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成为企业发展的“金名片”和“硬通货”。在天津,越来越多的企业凭借这张“金名片”,在税务部门精准服务下享受到“真金白银”的便利与红利,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去年11月份,我们公司计划发行企业债,按照以往办理流程,得安排多名工作人员到公安、法院、金融、税务等8个部门分别开具企业和董事、高管、监事人员无违法违规相关证明,需要好几天时间。去年通过信用中国(甘肃平凉)网站自行打印相关证明,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甘肃平凉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张琨感慨道。
2025年甘肃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启动暨业务培训会议日前在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甘肃省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0.5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09万人,贷款金额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纳税信用,一头连着纳税主体的意识和发展,一头连着税务部门的服务与监管,不仅是企业合规经营的“成绩单”“晴雨表”,更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甘肃税务部门聚焦让纳税信用“软实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持续优化纳税信用评价和管理体系,高效助力企业,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注入了“税力量”。
今年以来,甘肃省以建成“西部领先、全国靠前”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统筹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改革,着力破解经营主体痛点堵点,高标准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取得积极成效,诚信甘肃效应得以持续释放,市场活跃度显著增强,市场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充分发挥征信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近日正式启动“征信助融”专项行动。此次行动通过构建“征信赋能、以信促融”的融资增信体系,持续优化信用信息共享、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能力,助力企业以信用“软实力”撬动融资“硬资源”,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根据甘肃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做好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受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确保我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有序开展,现将肃南县2025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受理工作公告如下:
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节能降碳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近日,张掖市生态环境局肃南分局以“生态节能+诚信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为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康乐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以瘦肉精检测为核心,同步推进养殖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以来,明花乡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在全乡范围内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持续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广大群众的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近日,白银乡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在位于丹霞景区东入口的东牛毛村开展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共筑和谐美好家园”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及周边群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