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me }}
“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沈阳市获评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城市;连续五年迭代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性改革方案,累计推出1400余项制度创新型改革举措,推动改革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为沈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内蒙古已圆满完成“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从“基础构建”迈向“深度应用”。
“二宝出生,办手续比以前快多了。”重庆两江新区居民刘欢欢说。前不久,产科护士帮助刘欢欢在手机上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通过重庆市政务服务应用“渝快办”,一次操作就能申办出生证明、户口等事项,刘欢欢第二天就拿到了孩子的出生证明。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探索推广“301”(三分钟申请、零质押零担保、一分钟放款)模式,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得了明显成效。
“过去开一份有无违法违规证明,需要跑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等多个部门,前后得花一周时间,现在线上申请,一天就能办妥。”近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振兴农业经营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信用唐山”网站快速办理了企业信用报告,对这项改革给出好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省纵深推进“减环节、优流程、降成本、强服务”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全省营商环境呈现出“指标提升、整体进位、多点突破、全域优化”的向好态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构筑了新优势。
近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人民检察院以两起公益诉讼案件回访为基础,结合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要求,主动深入各经营主体开展案件回访暨诚信守法经营宣传活动,筑牢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石。
今年以来,庆阳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抓手,紧扣城市信用监测指标,从平台搭建、信息归集、监管创新到场景应用多端发力,扎实推进“诚信庆阳”建设,以信用赋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甘肃成县抛沙镇东罗村农家书屋的木质书架上,村民们正在专门阅读农技书籍,几名孩子围坐在阅读区翻阅绘本,管理员台富霞忙着整理新到的图书——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正是当地农家书屋提质升级后的日常景象。
“以前办业务要跑好几个地方开证明,现在凭一份信用报告就全搞定了,太方便了!”近日,张掖某商贸公司负责人李女士在“信用信息核查”专窗,拿着刚打印好的专项信用报告,对“信用代证”改革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为破解市场主体“证明多、开具难、重复交”的办事堵点,甘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锚定“信用赋能政务服务”核心目标,扎实推进“信用代证”改革落地生根,让信用成为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通行证”。
今年以来,甘州区人社局紧扣“智慧精准、普惠均等”发展目标,将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入营商环境优化全过程,持续深化“信用+数字人社”融合建设,严格依据《甘肃省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办法》等规定对辖区相关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通过信用赋能、服务升级、权益护航三维发力,构建起“信用引领、服务高效、监管有力”的人社服务新格局,引导企业以诚信打造发展“金名片”,既为企业发展减负松绑,更以高效服务为营商环境“加分”。
为进一步提高城乡结合部商超、餐饮食品安全质量水平,保障群众饮食安全,连日来,甘州区南街市场监管所深入辖区城乡结合部,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督导检查。
今年以来,甘州区聚焦企业“证明多、跑腿繁、耗时长”痛点,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域推行“信用代证”,全面推动市场主体专项信用报告“一站查询、在线核验、一纸代证”,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
今年以来,临泽县积极践行“监管为民”理念,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力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