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me }}
一艘外轮驶近宁波舟山港,不停航就办好全部证书;一个跨境包裹通过分拣线,仅用0.2秒就完成识别放行;一名外籍专家动动手指,便在线上完成薪酬购汇……这些看似独立的便利场景,源自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制度创新。在商务部11月6日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5)》中,宁波片区的三项创新成果入选,为全国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宁波解法”。
11月6日,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共同签署了打击侵权假冒、优化经营主体跨省迁移登记、共建“信用赣鄂湘”、食品生产经营监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协同监管、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标准化战略合作、计量合作等10项合作协议。
记者获悉,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江苏省无锡市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目前已陆续整合该市经营主体的法人信息、监管记录、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12类数据资源,形成容纳近8515项、2.1亿条数据的信用数据库,并梳理出200余个信用信息标签,实现经营主体信用“一站归集”。同时,以此为支撑,通过可视化、预警化等手段破解监管堵点,无锡市市场监管系统已构建起“事前风险预知、事中合规指引、事后闭环修复”的“全栈式”信用服务机制,为该市117万户经营主体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日,安徽、河南两省政府联合出台《皖豫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从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城乡融合、生态环保和区域合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合作举措,划定26个县(市、区)作为重点合作区,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并提出通过5年时间,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样板”。
近期,厦门国际信托发起设立福建省厦门市内首单以多行业商户为委托人的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厦门信托—预付安1号服务信托”。据了解,该项目依托信托制度具有财产独立、风险隔离的独特优势,有效破解预付式消费领域长期存在的“商户跑路风险高、消费者维权难、资金监管缺位”等痛点,为构建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贡献专业金融力量。
今年以来,庆阳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抓手,紧扣城市信用监测指标,从平台搭建、信息归集、监管创新到场景应用多端发力,扎实推进“诚信庆阳”建设,以信用赋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甘肃成县抛沙镇东罗村农家书屋的木质书架上,村民们正在专门阅读农技书籍,几名孩子围坐在阅读区翻阅绘本,管理员台富霞忙着整理新到的图书——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正是当地农家书屋提质升级后的日常景象。
张掖市以法治为基、标准为尺,通过构建量化评价指标、打通数据壁垒,将政务诚信从“软要求”变为“硬约束”。创新推行“好差评”联动与全周期监管,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形成监督与管理闭环。
近日,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全省安全生产治理水平。
近年来,张掖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三抓三促”的主要抓手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接续开展攻坚突破年行动、提质增效年行动、全面提升年行动,持续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法治保障上下功夫,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0月31日,甘州区梁家墩镇与张掖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共建信用工程”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信用村建设启动会在太和村村委会召开。该镇领导班子成员、各村党组织书记、张掖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村民代表等8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政银合作新路径,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为进一步优化我区金融领域营商环境,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甘州区财政局联合区营商环境局走访驻区各银行金融机构,就提升获得信贷环境、金融业增加值、融资平台推广应用等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为构建全镇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户整体信用意识,以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为平台,进一步解决农户融资难贷款难问题。11月3日,甘州区大满镇联合张掖农商银行开展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会议,镇机关全体领导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会议。
“参加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得了20分,加上儿子服兵役的积分,这下够换米面油了!”在甘州区党寨镇马站村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里,村民马大姐用信用积分兑换物品后高兴地说。
2025年以来,为保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甘州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全区持续开展“诚信守法经营”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