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tem.time }}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生态资源富集优势,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推出“水权贷”“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贷”“GEP生态价值贷”三大特色金融产品,打破生态资源 “看得见、摸不着、难变现”的困境,成功推动水资源、林业碳汇、生态价值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可融资信用资产”,切实为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操作、能落地的实践路径。
“信用+水权”:让每一滴“解渴水”,都变成“发展钱”
针对水务企业传统抵押物不足、融资难的痛点,张掖市以“信用”破题,凝聚政银合力打通“水资源”变“水资产”通道。张掖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张掖市分行联合市水务局、兰州银行张掖分行,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破解“取水权能否质押、如何登记”难题,最终明确将取水权纳入可质押范围,并联合印发全省首份《关于建设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深入推进节水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为业务开展提供制度支撑。通过专业评估企业水权价值、在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质押登记,再叠加企业母公司(县级国企)连带责任保证的“信用+资产+担保”三重保障,2025年兰州银行张掖分行为民乐县园区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全省首笔500万元“水权贷”,解决该国家级工业园区供排水保障企业的资金困境。此举不仅让“取水权”成为企业的“信用名片”,更破解了水务企业“贷款难、抵押难”问题,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注入金融动能。
“信用+碳汇”:给每一棵“绿树”,都贴上“信用签”
面对林业企业“投入大、周期长、融资贵”难题,张掖市创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双质押模式,以信用量化林业生态价值。依托全市林草碳汇测量核算“三个中心”(计量监测、审核认证、交易服务中心),对林业碳汇进行科学测算、审核备案,为“无形碳汇”赋予“信用价值”。2023年12月,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6000亩林地,以“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为质押,获得全省首笔300万元贷款和250个BP利率优惠。这种“以碳换贷”模式,即将碳汇预期收益转化为企业信用资本,又以林权质押提升违约成本,降低银行风险,让“护绿”与“增收”实现双赢。
“信用+GEP”:使每一片“好生态”,都产出“好收益”
为破解生态价值“难核算、难质押”问题,张掖市创新推出“GEP生态价值贷”,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转化为企业可融资的信用资产。张掖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张掖市分行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建立标准化GEP评估机制,解决“怎么算、谁来算、认不认”问题,再通过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完成质押登记,同时引入企业负责人信用担保缓释风险。2023年12月,张掖农商行依据GEP评估结果,为张掖市祥汇园果蔬有限公司发放全省首笔100万元“GEP生态价值贷”,让种植基地的生态价值成为企业的“信用背书”。该模式不仅解决生态企业传统抵押物不足问题,更激发企业发展积极性,目前张掖农商银行、临泽农商银行累计为4户农业企业成功发放“GEP质押贷款”1080万元,使生态产品转化为有效抵质押物,为企业融资探索了新路径,实现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的双向奔赴。
从“水权”到“碳汇”再到“GEP”,张掖市始终以信用为纽带,通过制度创新、价值量化、风险缓释,让生态资源拥有“信用身份证”,既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又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常态化。未来,张掖将持续深化“信用生态”融合,让更多生态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融资活水”。(市发展改革委 屈璐)
肃北县自然资源局 多措并举做好“双公示”信息填报工作 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26甘肃永靖县:积极开展“信用+婚姻登记”,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
发布时间:2025/08/18甘肃兰州:重拳整治社保领域欺诈骗保行为 ,重点打击四类违规违法问题
发布时间:2025/08/13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