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me }}
张掖市以打造“政务诚信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试点”为契机,以《张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法治基石,从制度构建、技术赋能到结果运用全程发力,推动政务诚信从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可提升的硬标准,为西部城市政务诚信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路径。
法治筑基・标准立尺:构建诚信双重支撑
张掖市以《条例》为统领,率先制定《张掖市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聚焦“政府自身诚信建设、政府社会信用、政府经济信用”三大维度,细化分解为16项二级指标,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价,实现政务诚信从“软要求”向“硬约束”的根本转变。在法治框架下,同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数据接口技术规范,明确数据编码与交换标准,打通全市426个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累计归集社保、税务、市场监管等领域信用信息1187万余条,构建起覆盖全面、标准统一的政务诚信数据库。
评档联动・闭环管理:激活诚信监督效能
张掖市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与政务诚信建设深度融合,构建市、县、乡三级协同推进机制,实现线上线下评价渠道全覆盖,企业和群众可对办事流程、承诺兑现等关键指标即时评价,形成“一次评价即一次信用记录”的管理模式。完善“差评”工单“接诉即办”机制,构建“评价—整改—监督—提升”全链条管理闭环,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服务方面,在全市设立43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463名社会监督员,聚焦“精准监测、沟通高效、问题速办”三大为企服务核心,不断健全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创新开发“营商环境看张掖”应用,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追踪全流程线上流转,为企服务质效有力提升。
一人一档・动态赋能:筑牢干部诚信根基
张掖市全面推行公务员诚信档案制度,为全市公务员建立覆盖“理想信念、履职尽责、社会生活、道德品质”等5大维度、35项指标的“一人一档”诚信档案,实行动态更新管理。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维护,新进人员10个工作日内完成建档,岗位调整及时移交,失信与奖惩信息实时更新。将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形成“诚信记录—结果运用—行为引导”的完整闭环,以精准管理强化干部诚信自觉。
周期监管・精准预警:守牢合同履约底线
张掖市依据《条例》规定,出台《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构建“事前归集、事中处置、事后督办”全周期监管体系。依托合同履约信用监管系统,累计归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领域2.8万多条合同信息,实现合同签订、执行、履约、违约等环节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创新建立“五色”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对履约异常情况自动预警、及时督办,累计预警风险合同17起,推动政务承诺兑现率显著提升,切实把“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法定要求落到实处。
政务诚信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政务服务效能与营商环境双提升。截止2024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09.99亿元,占全市GDP的74%,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90%左右的就业岗位,企业活力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通过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有效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等问题,企业信心显著增强。2025年以来,全市通过“好差评”系统接收评价总量突破121万条,群众主动评价率达98.22%,差评整改率100%;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信息超4.6万条,12345热线受理群众诉求10.86万件,按期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9.81%,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特别是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发展活力。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