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航班取消赔偿诈骗,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发布时间:2025-02-05  来源:环京津新闻网    浏览次数:14

  外出航班突然被告知取消,紧接着航空公司“客服”主动致电提供“赔偿”服务,这看似贴心的举动背后,可能隐藏着诈骗团伙的精心布局!机票的退改签服务,本应是常规操作,然而其中却可能潜藏着层层陷阱。

  就在不久前,王女士在计划出行的前一天,接到了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一个自称是某航空公司“客服”的人员,语气严肃地通知王女士,她所预订的航班由于起落架故障而不得不临时取消。为了弥补给王女士带来的不便,“客服”主动提出为其办理退票或改签服务。更令王女士信服的是,对方竟能准确无误地报出她的个人信息以及航班详情,这使得王女士的戒备心大大降低,开始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然而,当“客服”进一步表示,因航空公司原因导致航班改签,王女士将获得300元的“延误补偿”时,事情开始变得蹊跷。王女士尝试通过支付宝接收这笔款项,但页面却弹出提示:“对方是企业账户,无法创建收款”。此刻,王女士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可能正陷入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之中。

  “客服”此时表示需要理赔专员介入,并引导王女士下载某会议APP进行沟通。进入会议的王女士发现她的手机自动开启了录屏,“专员”解释说录屏是出于安全考虑,防止他们操作不规范。但实际上王女士此刻的手机已经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诈骗分子开启了屏幕共享,当王女士在对方提供的虚假“中国民航”平台上操作时,她的一举一动都能被骗子实时观察到。

  接下来王女士被“客服”引导进行了“身份认证”,在此期间她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并且在弹窗页面申请了虚拟认证。结果可想而知,王女士最终不仅没有领到赔偿金,自己银行卡里的钱也被一笔笔转走,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退钱”变骗钱,此类诈骗就是近年来结合了机票退改签和屏幕共享的一类新型诈骗。骗子主要是抓住了受害人出行前后行程变动的紧张心理,加上部分的“补偿金”等诱惑,引诱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窃取重要隐私信息后进行转账。

  诈骗分子有时还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订票信息,这样他们就可以准确说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登机时间、航班班次等信息,极大增强了诈骗行为的迷惑性。受害人由于临近出行而难以辨别真假,又在骗子设置的诸如飞机故障、恶劣天气等情境下选择退票改签。

  而根据类似案例可知,骗子经常使用屏幕共享套取受害人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往往受害者还在等待“赔偿款”到账,殊不知对方醉翁之意不在酒,早已利用到手的账户信息转走资金,或是远程操控其手机账户在网上商城购买贵重物品,实现既诈骗又洗钱的目的。

  如此环环相扣的骗局要如何防范呢?安逸花给大家带来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与行程相关的所有操作都要通过官方途径、正规平台进行,如果被告知航班延误或取消,应通过航空公司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方渠道核实,不要相信来路不明的电话理赔申请。

  其二,增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和各类密码都要小心保管,不要透露给任何人。对不明链接和二维码都要保持警惕,防止点击或扫码后被盗取信息。

  其三,任何机票退改签操作都不会要求下载会议软件进行屏幕共享,不要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APP,更不可随意接受陌生人的共享屏幕请求。
  最后,重视并积极学习防范诈骗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定期留意权威部门发布的反诈骗资讯,以提升自身辨识欺诈行为的能力。若察觉自身可能陷入诈骗陷阱,需即刻中止一切交易活动并迅速报警。

信用服务客服

智能机器人客服,24小时为您服务

{{ item.time }}

{{ item.value }}
常见问题
信用知识
请完成安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