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刷单陷阱”,别让轻信成为犯罪“帮凶”

发布时间:2025-05-23  来源:广西新闻网    浏览次数:56

  近期,湖南湘潭警方端掉了一个集盗号、养号、贩卖微信号于一体的涉黑灰产链条团伙。公安机关查明,该团伙盗取微信6000余个,团伙头目冯某获利120余万元。

  看似诱人的“刷好评领红包”,实则是吞噬个人信息与自由的深渊。涉黑灰产链条团伙通过盗取微信账号牟利,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更可能让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沦为违法犯罪的“工具人”。这场关乎网络安全与市场秩序的斗争,亟需全社会共同亮剑。

  以湖南湘潭警方破获的案件为例,犯罪团伙凭借虚假福利视频吸引6000余名受害者上钩,头目非法获利120余万元。他们用伪造转账记录、企业资质等手段降低受害人戒心,再以复杂密码、高频验证码干扰等技术手段锁定账号,最终将盗取的微信号以650元至950元不等的价格售往黑市。正如网络安全专家所言,每个被盗的账号,都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

  黑灰产猖獗的背后,暴露出多方问题。一方面,消费者贪图小利的侥幸心理,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另一方面,部分商家企图通过刷单走捷径,扭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数据显示,因使用被盗账号实施的网络诈骗案件,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超百亿元。更严峻的是,实名认证账号一旦涉罪,原号主即便无主观故意,也可能面临调查与民事赔偿。

  打击黑灰产业刻不容缓。好在湘潭警方通过物联网卡线索顺藤摸瓜,一举端掉6个窝点,为行业敲响警钟。但根治问题仍需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诈骗与刷单行为的惩处力度,平台方需强化账号异常登录监测,技术企业要持续升级反诈骗算法。同时,加大宣传迫在眉睫,通过案例警示、校园宣讲等方式,提升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防骗意识。

  无论对个人信息安全,还是对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斩断黑灰产业链都关乎社会稳定。商家应摒弃刷单的短视思维,用产品实力赢得口碑;消费者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守住账号安全底线。唯有多方协同、重拳出击,才能让网络空间回归清朗,让诚信经营成为市场主流。

信用服务客服

智能机器人客服,24小时为您服务

{{ item.time }}

{{ item.value }}
常见问题
信用知识
请完成安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