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me }}
近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浙江舟山召开。会上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该枢纽已在储运、加工、基础设施等核心领域落地重大项目投资逾430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一年来,浙江围绕大宗商品全链条,累计形成了59项具有标识度的制度创新案例,首创性、集成式特点进一步显现。
例如,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浙江依托油品数字化监管,完成了全国首票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内贸仓“三仓”属性便利化调整业务,审批时限压减至10个工作日内。
在海事服务领域,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的保税润滑油“先供船、后报关”模式改革,使业务办理整体时间压缩超30%,并印发全国首个专业海事“调解+仲裁”对接指引等。
金融服务方面,全国首单大宗商品领域信用险落地舟山,全国首单绿色电力证书数字人民币结算成功,形成了可借鉴推广的“浙江经验”。
浙江省委金融工委专职副书记钱斌达介绍,今年以来,浙江加强枢纽建设金融要素保障、不断提升跨境结算便利化水平、支持做大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波、舟山两市新增贷款超3000亿元;浙江省油气等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1149亿元,同比增长17.7%。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