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me }}
近年来,山丹县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稳定经济大盘的“第一抓手”,立足工业主导型和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聚力打造七大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总体呈现持续向好、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三年来,全县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58项,落实省外到位资金177.26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实施新续建项目60项,落实省外到位资金53.5亿元,同比增长7.75%。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和到位资金连续稳步增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机制、聚合力,构建全域招商新格局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强化机制建设,压实主体责任,着力构建上下协同、条块结合、高效联动的“大招商”工作新格局。一是高位推进,强化引领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带队、亲自洽谈,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率先垂范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先后赴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产业集聚区,对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东阿阿胶、神木集团、锡航集团等重点企业,推动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合作项目达成意向,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专班运作,凝聚攻坚合力。制定出台《山丹县招商引资工作清单》,聚焦七大重点产业链,分别成立招商专班,明确牵头单位与配合部门职责,严格执行“周报告、月调度、季考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县级领导牵头包抓、部门乡镇主攻落地、园区平台强力承载”的一体化招商责任体系,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链式发展”的转变。三是优化考评,激发内生动力。修订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与激励办法,实行“年初定目标、年中看进展、年底硬兑现”,加强对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流程跟踪问效,招商工作由“零散式推介”向“体系化作战”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招商实效与项目质量。四是内引外联,拓展合作渠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大型央企、行业龙头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六类重点目标,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等多种方式,精准开展对接与合作。近年来,全县累计组织“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600余次,积极参加省级赴外推介活动60余场,共签约项目211个,总投资达995亿元,招商引资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支撑。
强链条、蓄动能,推动产业集群新发展
紧紧围绕“七大产业链”发展蓝图,精准绘制产业招商图谱和目标企业清单,推动招商引资由“广覆盖、地毯式”向“精准化、靶向式”转型升级。一是煤炭生产集散产业优化升级。现有煤炭开采及洗选企业7户,煤矿年产能达到330万吨以上、洗煤产能达到600万吨以上。投资41.43亿元的青阳煤矿启动建设,设计产能180万吨/年。计划开发的东水泉东煤矿,预计产能180万吨/年,中远期产能可达到600万吨以上。同步开工河西煤炭集散中心及铁路专用线项目,实现“采—运—销”一体化运营。二是新能源产业加速集聚。坚持“发、储、用、造”一体化发展路径,成功引进中核汇能、华能集团、伟力得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建成东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全县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104.8万千瓦。全钒液流电池、独立共享储能、充电桩制造等关键配套项目陆续落地,绿色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截至目前,已建成并网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94.8万千瓦,年发电量能力提升至13.27亿千瓦时,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初具规模。三是新材料产业扩量提质。全县有石英岩矿企业2户、滑石矿企业2户、建筑用石料矿企业16户,已探明石英石矿储量达4亿吨,资源保障和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依托石英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重点推进高品质生态合金节能循环经济、年产10万立方米压密木加工等一批关键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四是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延链增效。立足“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积极引进锡航肉牛规模化养殖、驼奶深加工、高原夏菜冷链配送等一批高附加值项目,推动农业由原料输出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提升全产业链效益。目前,全县肉羊饲养量已突破200万只,畜禽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75%,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五是生物医药产业破题起步。加快推进植物基胶囊生产线、孕马血清提取、中药饮片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建成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4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5万亩,产业链初步形成,发展潜力持续增强。六是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全县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家,国家红色旅游景点1家,中国历史古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已建成芦笋庄园、羊主庄园、土豆驿站等一批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李桥乡马产业园、弱水古院景区、山丹马场景区改造提升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焉支山、山丹马场、硖口古城和如意花海避暑休闲、游憩观光、分时度假、短期旅行、赛事会务、养老养生的休闲旅游作用已初步凸显。七是商贸物流产业体系健全。境内G30连霍高速、312国道、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山丹马场高铁站建成通车,兰张高铁三四线和山丹北高铁站已开工建设,张掖机场距县城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世博恒太城、焉支巷子、仓储物流中心等大型综合体的建设,为当地商贸物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汽车交易市场、金街等老商圈转型升级,形成多个消费经济圈,消费活力持续增强。
强举措、拓路径,实现招大引强新突破
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多元招商渠道,持续提升招商引资的专业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节会招商成果丰硕。高标准、高规格组织参加兰洽会、进博会等大型展会,全面展示县域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在近两届兰洽会上,共成功签约项目16项,签约总金额达43.73亿元,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目前多数项目已顺利推进落地,有效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二是驻点招商精准发力。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产业承接区域,选派骨干力量组建专业化招商小分队,设立驻点招商中心,开展常态化精准对接。自2023年9月运行以来,累计对接目标企业959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推动钠离子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等62个优质项目进入深度洽谈阶段。目前,已成功签约项目11个,签约总金额58.2亿元,驻点招商成效逐步显现。三是市场化招商稳步推进。加快转变政府主导的传统招商模式,深化与知名商协会、行业协会、专业中介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探索“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机制。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其资源网络和专业能力,拓宽项目信息来源,提升招商项目质量与合作匹配度,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专业化、社会化、精准化迈进。
强保障、优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制度创新和服务提质为抓手,全力打造高效便捷、暖心贴心的“山丹服务”品牌。一是审批提速优服务。全面推行“一单清告知+一站式代办+全周期跟踪”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最快2.5小时内办结,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最大限度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心、更顺畅。二是要素保障促落地。健全完善“1+7+N”项目服务机制(即1个领导小组统筹、7个服务专班对接、N个部门协同),严格落实“包抓联”“六必访”“首席服务官”等帮扶制度,主动协调破解企业和项目在土地供给、能源保障、融资支持、人才用工等方面的瓶颈,成功推动高品质生态合金节能循环经济、驼奶精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实现“落地即开工”。三是靶向招商提质增效。动态优化产业招商图谱,为投资人提供“按图索骥”的精准导航,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精准高效推进。紧盯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的目标,精心梳理并编制投资机会清单和目标企业清单,推动招商模式从“地毯式”向“靶向式”转变,加速线索项目转化、协议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及开工项目投产,全面提升招商质效。四是信用赋能强生态。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和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持续拓展“信易批”“信易贷”等“信易+”应用场景,积极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良好氛围,努力使“诚信山丹”成为招商引资、聚才引智的金字招牌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山丹县将始终坚持“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理念,聚焦培育壮大“七大产业链”,进一步创新方式、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持续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蓄积更大动能。
门内是温度 门外是速度——山丹政务服务“迎办联动”守护您的每一程
发布时间:2025/10/27山丹县政务服务中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10/24凝心聚力促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山丹县工商联“十四五”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10/22服务,我们是用心的——山丹县政务服务中心聚焦服务提质增效 用心用情纾困解难
发布时间:2025/10/17文章搜索